风格纯正 气息典雅——元代书法家俞和《云锦帖》作品赏析(图)
《云锦帖》是元代书法家俞和的一件行书代表作,因其卷首有“云锦”二字而得名,全称《自书诗卷·云锦》。此作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纯正的晋唐风韵,历来被书法界所推崇。
《云锦帖》是元代书法家俞和的一件行书代表作,因其卷首有“云锦”二字而得名,全称《自书诗卷·云锦》。此作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纯正的晋唐风韵,历来被书法界所推崇。
在我们的台北故宫博物院里,一卷凝结了700年光阴的泛黄纸本行草作品,这就是赵孟頫挥毫创作的《雪晴云散帖》,作品中如裂纹般刺破天际的笔画线条便是这位艺术家用生命浇筑的书法史诗。
释文:承遣小夏至送马钞,已领,殊感用意也。《敬安堂叙》已别写过,勉强为仁弟增数字,不审合□□否?今日出通州,自此长行矣,未知承教之日,临纸惘然。不宣。孟俯顿首。彦方直长仁弟足下。
董其昌的书法之路,是一场对传统的深度梳理。他广泛涉猎晋唐宋元诸家,从王羲之的飘逸、颜真卿的雄浑,到米芾的跌宕、赵孟頫的温润,都被他纳入自己的艺术体系,最终提炼出“平淡天真”的独特风格。
因为无落款时间,赵孟頫行书《出师表》准确的创作时间已难考证。但学界普遍依据风格推断为“晚年之作”(约元延祐年间,1314—1320年)。部分观点认为可能成于50岁左右,但晚年论更主流,因其笔力已入“人书俱老”之境,融合了毕生功力。
每次坐飞机,我都喜欢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机翼在跑道尽头伸缩起伏,飞机缓缓提速、脱离地面,升入云端。那一刻,我脑子里浮现的不是浪漫诗句,而是伯努利方程、牛顿定律、流体力学的力量。科学的魅力在于,它给出了可被验证的真理。而艺术的魅力,恰恰在于它不可验证。
天津博物馆藏邢慈静《行书临赵孟頫尺牍册》,以28.3×12cm的金笺小册,展现了这位明代才女不输男儿的书法造诣。此作不仅是邢氏传世稀作中的精品,更以临赵而不泥赵的艺术个性,在明代女性书家中独树一帜。
承遣小夏至送马钞,已领,殊感用意也。《敬安堂叙》已别写过,勉强为仁弟增数字,不审合□□否?今日出通州,自此长行矣,未知承教之日,临纸惘然。不宣。孟頫顿首。彦方直长仁弟足下。
9月28日,故宫专家把《兰亭序》高清扫描件放大三十倍,发现连笔飞白里藏着三百多处肌肉记忆——酒只是帮他松了那0.1毫米的手腕。网友看完直播集体沉默:原来我们缺的不是酒,是日课。
谢道韫——东晋才女,“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封神,晚年夫死子亡,仍凭才学受人敬重
作品通过翰林陈君的请求而书赠,具有文人交往与养生思想传播的双重意义。赵孟頫作为元代书画大家,其书法融合晋唐风骨,此作展现了他将实用内容与艺术表达相结合的特点。
这是五代十国和凝《江城子》中的句子。细致地描写了新娘初入洞房,整理妆容、点燃香炉,等待情郎的场景,尽显娇羞与期许。
各位书友,我们今天不谈具体的点画技巧,也不谈某个特定的碑帖,我们来聊一个书法学习中非常核心,但却常常被初学者,甚至是一些学了很久的朋友所忽略的概念——“字组”。
首先介绍一下,康里巎巎,西域康里(今属哈萨克斯坦)人,字子山,号正斋,元代著名书法家。康里巎巎学书法,也是非常勤奋的,据说他可以日书三万字。就书法成就而言,他和赵子昂、鲜于枢等人齐名,被誉为“北巎南赵”。
赵孟頫的身份背景与出仕争议。赵孟頫是赵宋皇族后裔,宋朝灭亡后本想隐居江南避祸,却因名气太大被元朝廷征召。忽必烈见其容貌出众、才华横溢,不仅免于加害,还封以高官。后世对他“仕元”评价不一,但公认他为官公正,深得皇帝信任。这份“前朝皇族为元效力”的经历成了他的终生
洛神赋》卷纸本,行书,纵29cm,横220.9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是我们书法史上四大楷书中“赵体”的创始人,有许多朋友认为写小楷才是赵孟頫最拿手的绝活。他的好友,大书法家鲜于枢说:“子昂篆、隶、正、行、颠草,俱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
赵孟頫《归自吴门帖》,亦称《吴门帖》,纸本行书,书札常规尺幅,纵31.1厘米、横66.7厘米,19行144字,每行字数不一,收录于《致中峰和尚尺牍》,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是赵孟頫写给其僧人好友中峰和尚的信札,向其表达收到来信的欣慰及撰写陈公墓志铭等事情。
赵孟頫《白云吟》行书作品,不仅是元代书法艺术的瑰宝,更是一幅展现文人精神世界的艺术画卷。诗中"我爱白云白,万里同一色"的吟咏,道出了赵孟頫对白云的深深偏爱,也映照出他高洁超逸的精神境界。
本文聚焦元代文人画由“旁支别派”走向画坛主流的历史转型,系统考察其兴起的社会条件、理论自觉与实践突破。文章指出,尽管文人画自北宋苏轼、米芾等人倡导以来已具理论雏形,然在宋金时期仍处于绘画边缘,未能撼动院体与职业画家的主导地位。至元代,因科举长期停废、汉族士人仕